牛奶重度过敏可通过回避过敏原、替代配方喂养、药物治疗、免疫调节等方式干预。该过敏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、遗传因素、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、继发感染等因素引起。
家长需立即停止所有含牛奶蛋白的食品,包括配方奶、酸奶等,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隐藏过敏原,选择明确标注无乳制品的替代品。
建议家长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,这两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可避免过敏反应,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产品并长期维持喂养。
急性过敏发作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、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,严重反应需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,家长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。
可能与Th2型免疫反应优势、调节性T细胞功能缺陷有关,表现为湿疹、腹泻等症状,可在过敏专科医生指导下尝试口服免疫耐受疗法。
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,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应对突发过敏反应,避免接触含牛奶的辅食或玩具,随着年龄增长可在医生监督下逐步尝试引入烘焙奶制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