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性产后外阴长疙瘩可能由毛囊炎、前庭大腺囊肿、尖锐湿疣、外阴肿瘤等原因引起,按病情从轻到重排列。
产后会阴部潮湿闷热或清洁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毛囊,表现为红肿疼痛的小疙瘩。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,保持局部干燥透气。
分娩时前庭大腺导管阻塞形成囊肿,表现为单侧外阴无痛性肿块。较小囊肿可温水坐浴,较大囊肿需行造口术或腺体切除术,可配合使用头孢克洛、阿莫西林等抗生素。
HPV病毒感染导致菜花样赘生物,具有传染性。需冷冻、激光或光动力治疗,配合咪喹莫特乳膏、鬼臼毒素酊等药物,配偶需同步检查治疗。
罕见但需警惕,表现为持续增大的硬结或溃疡。确诊需活检病理,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广泛切除术或放化疗,如确诊应转诊肿瘤专科。
建议穿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,便后从前向后清洁,出现异常赘生物、溃烂或快速增大肿块应及时就诊妇科或皮肤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