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耳炎可能由感冒继发感染、咽鼓管功能障碍、细菌或病毒感染、过敏性鼻炎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抗生素治疗、鼻腔减充血剂、鼓膜穿刺术、抗过敏药物等方式干预。
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,表现为耳痛和听力下降,可通过多饮水休息缓解,急性期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、头孢克洛干混悬剂、氧氟沙星滴耳液。
腺样体肥大或气压骤变导致咽鼓管堵塞,引发中耳负压和积液,常见耳闷胀感和耳鸣,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调节压力,必要时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、桉柠蒎肠溶软胶囊。
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直接侵袭中耳黏膜,伴随发热和耳道流脓,需进行细菌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阿奇霉素颗粒、左氧氟沙星滴耳剂。
过敏原刺激引发鼻咽部水肿并累及中耳,特征为反复发作和耳内瘙痒,需远离过敏原并使用氯雷他定糖浆、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控制症状。
保持鼻腔通畅,避免用力擤鼻涕,儿童患者哺乳时应保持头高位,游泳时佩戴耳塞可降低中耳炎发生概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