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底突然长水泡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、避免摩擦刺激、外用药物涂抹、就医处理等方式治疗。脚底水泡通常由摩擦损伤、真菌感染、过敏反应、汗疱疹等原因引起。
每日用温水清洗脚部后彻底擦干,穿透气棉袜和宽松鞋子,减少汗液积聚。生理性摩擦引起的水泡无须特殊处理,通常3-5天可自行吸收。
暂停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行走,水泡未破溃时可用无菌敷料保护。反复机械刺激可能导致水泡增大或继发感染。
真菌感染可使用联苯苄唑乳膏、酮康唑软膏、特比萘芬凝胶等抗真菌药物。过敏反应引起的水泡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、地奈德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。
伴随红肿热痛、渗液化脓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,需就医进行无菌抽吸或清创。汗疱疹等皮肤病理性水泡需排查湿疹、掌跖脓疱病等潜在疾病。
避免自行挑破水泡,出现发热或水泡扩散应及时就诊,日常选择吸湿排汗的鞋袜并定期更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