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肠息肉多数情况下不是癌症,但部分类型可能癌变。结肠息肉主要分为炎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、腺瘤性息肉等,其中腺瘤性息肉有较高癌变概率。
炎性息肉通常由肠道慢性炎症刺激引起,属于良性病变,癌变概率极低。可通过肠镜下切除治疗,术后定期复查即可。
增生性息肉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,与黏膜细胞异常增生有关,癌变风险较小。直径小于5毫米的息肉无须特殊处理,定期随访观察。
腺瘤性息肉具有癌变潜能,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。病理检查显示异型增生程度越高,癌变风险越大,需尽快内镜下切除。
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属于遗传性疾病,结肠内可出现数百枚息肉,40岁前癌变概率接近100%。需进行全结肠切除手术预防癌变。
发现结肠息肉应尽早就医明确病理类型,腺瘤性息肉患者术后需每1-3年复查肠镜,日常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,减少红肉摄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