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疮流血可能出现血块,通常与出血量较大、血液淤积或凝血功能异常有关。痔疮出血的严重程度从轻微渗血到大量出血不等,血块多见于内痔破裂或外痔血栓形成时。
内痔黏膜破损后出血量较大时,血液可能在直肠内积聚形成血块,排便时可见暗红色血块混合粪便排出。轻度出血可通过高纤维饮食调节,严重者需硬化剂注射治疗。
外痔静脉丛血栓形成时,皮下血管破裂会导致血块包裹在痔核内,表现为肛门突发紫黑色硬结伴剧痛。急性期可局部冷敷缓解,血栓较大需手术切除。
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存在血液疾病时,痔疮出血更易形成血块。需排查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等病因,同时治疗原发病并控制痔疮出血。
便秘时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导致痔静脉丛突然破裂,大量出血在肛管内凝固成块。改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,反复出血需行痔动脉结扎术。
日常保持肛门清洁干燥,避免久坐久蹲,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有助于软化粪便。若出血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,或血块持续出现超过3天,应及时就医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