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耳后鼓包可能由淋巴结炎、皮脂腺囊肿、腮腺炎、先天性瘘管感染等原因引起,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、触痛或发热等症状。
耳后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,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或咽痛,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、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,局部热敷帮助缓解。
毛囊堵塞导致囊肿形成,若未感染可暂观察,合并红肿时需就医处理,医生可能建议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控制感染。
病毒性腮腺炎会引起耳垂下方肿胀,家长需隔离护理并补充水分,必要时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,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。
耳后先天瘘管易反复感染,表现为红肿渗液,需手术切除根治,急性期可先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头孢呋辛酯颗粒控制炎症。
建议家长避免自行挤压肿块,保持局部清洁干燥,发现鼓包持续增大或伴高热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或儿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