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水不足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、增加营养摄入、改善心理状态、使用催乳药物等方式治疗。奶水不足通常由哺乳技巧不当、营养不良、情绪压力、乳腺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。
哺乳姿势不正确或哺乳频率不足可能导致乳汁分泌减少。建议家长采用正确衔乳姿势,确保宝宝有效吸吮,并增加每日哺乳次数至8-12次,有助于刺激泌乳反射。
母亲每日热量摄入不足或优质蛋白缺乏会影响乳汁合成。家长需保证母亲每日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,多食用鲫鱼汤、瘦肉、鸡蛋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。
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抑制催乳素分泌。家长应帮助母亲保持心情愉悦,可通过听音乐、适度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,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。
垂体功能异常或乳腺发育不良可能导致病理性泌乳不足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氧氯普胺、多潘立酮等促泌乳药物,配合通草、王不留行等中药调理。
哺乳期母亲需保证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,避免摄入韭菜、山楂等可能抑制泌乳的食物,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哺乳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