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血压低可能由生理性体位变化、药物副作用、脱水、心脏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,通常表现为头晕、乏力、视物模糊等症状。
快速起身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,与年龄相关的血管调节功能下降有关。建议起身时动作缓慢,避免长时间站立,必要时使用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。
降压药、利尿剂等可能过度降低血压。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,避免联用多种降压药物。常见相关药物包括呋塞米、美托洛尔、氨氯地平等。
发热、腹泻或饮水过少导致脱水时易引发低血压。应保证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,腹泻时可口服补液盐,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。
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等疾病导致心输出量减少。可能与冠状动脉硬化、心肌病变有关,常伴随胸闷、气促。需完善心脏彩超等检查,使用地高辛等强心药物。
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变化,避免高温环境久待,饮食中可适量增加含钠食物,如血压持续低于90/60毫米汞柱或伴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