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肢血压和下肢血压差值一般不超过20毫米汞柱,实际差异受到测量误差、动脉硬化、主动脉缩窄、测量体位等因素影响。
袖带尺寸不当或测量时肢体活动可能导致血压读数偏差,建议使用标准袖带并保持安静状态重复测量。
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下肢血压降低,与血管弹性减退有关,通常伴随间歇性跛行、足背动脉减弱等症状。
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可导致下肢血压显著低于上肢,可能与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有关,常见于青少年群体。
仰卧位时下肢血压通常比坐位测量值高10-15毫米汞柱,建议采用统一体位进行双侧血压对比。
发现上下肢血压差超过30毫米汞柱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血管病变,日常监测需保持相同测量条件和时间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