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出现水泡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、避免摩擦刺激、局部用药保护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。水泡通常由摩擦损伤、烫伤、过敏反应、感染等原因引起。
生理性摩擦水泡需用生理盐水清洁后覆盖无菌敷料,避免沾水或撕脱表皮,防止继发感染。
足部水泡应更换宽松鞋袜,手部水泡减少工具使用,关节处水泡垫软质敷料缓冲压力。
感染性水泡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过敏者需改用硼酸溶液湿敷。
大面积烫伤水泡或伴发热需急诊处理,带状疱疹性水泡应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,糖尿病足水泡须评估深层组织损伤。
水泡恢复期避免抓挠,合并渗液时每日更换敷料,接触性过敏所致水泡需排查致敏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