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出现红色小点可能由蚊虫叮咬、毛囊炎、过敏性皮炎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原因引起,需结合具体特征判断病因。
夏季蚊虫活跃时常见,表现为孤立红色丘疹伴瘙痒,通常无须特殊治疗,可局部冷敷缓解症状,严重瘙痒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、地奈德乳膏或口服氯雷他定。
细菌感染毛囊导致红色脓疱,多与出汗多、清洁不足有关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化脓性病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或口服头孢呋辛。
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密集红疹伴灼热感,常见诱因包括花粉、尘螨或化学制剂。需远离过敏源,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、他克莫司软膏或口服西替利嗪。
血小板异常或血管炎导致皮下出血,表现为压之不褪色的紫红色斑点,可能伴随牙龈出血等症状。需血液科就诊排查病因,临床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、环磷酰胺或免疫球蛋白。
日常需避免搔抓皮疹,穿着透气棉质衣物,观察皮疹是否扩大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,持续不消退应及时皮肤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