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的严重程度需结合肝功能、病毒载量及肝脏损伤情况综合评估,主要判断指标包括转氨酶水平、乙肝病毒DNA定量、肝脏超声或纤维化扫描结果。
转氨酶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提示肝脏炎症活动,需警惕肝细胞损伤,此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。
乙肝病毒DNA定量超过2000 IU/ml表明病毒活跃复制,可能加速肝纤维化进程,需配合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。
超声显示肝实质回声增粗或脾肿大时,提示可能存在肝纤维化,需通过瞬时弹性成像进一步评估,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。
出现腹水、黄疸或凝血功能障碍时,可能已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,需立即住院治疗并监测肝性脑病等危重并发症。
确诊乙肝后应每3-6个月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,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,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有助于肝脏修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