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低血压可通过调整饮食、改变体位、药物治疗、病因治疗等方式改善。低血压通常由脱水、药物副作用、心脏疾病、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。
增加水分和盐分摄入有助于提升血容量,每日可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,适量食用含钠较高的食物如酱菜、海带等。
避免突然起身引发体位性低血压,起床时应先坐起30秒再站立,久坐后站立需扶靠支撑物,必要时使用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。
严重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、氟氢可的松等升压药物,伴有贫血者可补充铁剂、维生素B12,中药制剂如生脉饮也有辅助效果。
可能与帕金森病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心力衰竭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头晕、乏力、视物模糊等症状,需针对原发病进行专科治疗。
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变化,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高温环境,活动时应有家属陪同防止跌倒,若出现晕厥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