猩红热具有传染性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、皮肤伤口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扩散。
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,易感者吸入后可能感染。发病期需隔离治疗,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V钾片、阿莫西林胶囊、头孢呋辛酯片。
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肤病变处渗出液可导致传播。接触后未及时洗手可能引发感染,需配合使用氯己定含漱液、复方硼砂溶液等口腔消毒措施。
链球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可能引起局部感染,表现为伤口周围红肿热痛。需清创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,严重时口服抗生素治疗。
孕妇产道携带链球菌可能造成新生儿感染,分娩前需进行细菌筛查。确诊后母婴均需接受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,新生儿需隔离观察。
猩红热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24小时,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,日常注意佩戴口罩并加强手部卫生,患病期间避免共享餐具及个人物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