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肺间质性改变的危险程度取决于具体病因,轻度炎症或感染引起的改变通常可逆,而特发性肺纤维化等进展性疾病可能导致呼吸衰竭。
病毒性肺炎或过敏性肺泡炎等引起的间质改变,通过抗感染治疗或脱离过敏原后多可恢复,危险程度较低。
类风湿关节炎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累及肺部时,需控制原发病,可能伴随干咳、活动后气促,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、环磷酰胺。
长期粉尘接触导致的肺间质纤维化,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,需脱离致病环境并使用吡非尼酮、尼达尼布延缓进展。
病因不明的进行性纤维化,中位生存期较短,可能需肺移植,表现为杵状指、低氧血症,抗纤维化药物如尼达尼布可减缓病情。
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高分辨率CT监测,避免吸烟及接触刺激性气体,保持适度有氧运动以维持肺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