猩红热具有传染性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、皮肤伤口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扩散。
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携带A组β溶血性链球菌,健康人吸入后可能感染。治疗需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,配合退热药物布洛芬缓解症状。
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破损渗出液或污染的衣物玩具等物品可导致传播。家长需对患儿用品进行煮沸消毒,医护人员接触时须穿戴防护装备。
链球菌通过皮肤创面侵入引发感染,临床表现为伤口周围特征性皮疹。需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,严重时联合头孢呋辛静脉给药。
孕妇产道携带病原体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,分娩后需对婴儿进行咽拭子筛查。预防性使用苄星青霉素可降低垂直传播概率。
猩红热患者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24小时,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,日常注意勤洗手、保持室内通风,出现咽痛发热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