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,常用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、降钙素类、雌激素受体调节剂、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等。药物治疗需结合钙剂与维生素D补充,并配合生活方式调整。
阿仑膦酸钠、唑来膦酸等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减少骨量流失,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及老年患者,可能出现胃肠不适或颌骨坏死等副作用。
鲑鱼降钙素能缓解骨痛并抑制骨吸收,适用于伴有疼痛的骨质疏松患者,需注意过敏反应和低钙血症风险。
雷洛昔芬选择性作用于雌激素受体,可降低椎体骨折风险,适用于绝经后女性,可能增加静脉血栓概率。
特立帕肽通过促进骨形成改善骨密度,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,治疗周期不超过24个月,需监测血钙水平。
药物治疗期间建议定期监测骨密度,每日摄入800-1200毫克钙元素和400-800单位维生素D,配合抗阻力训练和防跌倒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