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偶尔流脓可能由外耳道炎、中耳炎、鼓膜穿孔、胆脂瘤型中耳炎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局部清洁、抗生素治疗、鼓膜修复手术等方式干预。
外耳道皮肤感染或湿疹导致,表现为耳痛、瘙痒伴黄色分泌物。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清洁,配合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,严重时使用硼酸酒精溶液局部湿敷。
咽鼓管功能障碍引发细菌感染,常见耳闷、听力下降。急性期可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,配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,渗出多时需行鼓膜穿刺引流。
外伤或炎症导致鼓膜缺损,出现反复流脓及耳鸣。小穿孔可用红霉素眼膏保护创面,大穿孔需行鼓室成形术,期间禁用酚甘油滴耳液。
上皮细胞堆积侵蚀骨质,伴恶臭分泌物和眩晕。确诊后应尽早行乳突根治术,术后使用环丙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,避免用力擤鼻。
保持耳道干燥,避免游泳或潜水,出现持续流脓、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