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、瘙痒、红斑、脱屑和苔藓样变,可能由遗传因素、皮肤屏障功能障碍、免疫异常和环境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。
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慢性湿疹,可能与特定基因变异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缺陷有关。治疗需注重保湿修复,可使用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,严重时医生可能开具他克莫司软膏、吡美莫司乳膏或糖皮质激素类药膏。
皮肤天然保湿因子减少或皮脂分泌异常会导致水分流失,使外界刺激物更易侵入。表现为皮肤干燥裂纹,需避免过度清洁,使用尿素软膏、凡士林等封闭性保湿剂,医生可能建议配合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。
Th2型免疫反应过度激活导致炎症介质释放,与特应性体质有关。常见于肘窝、腘窝等屈侧部位,伴有剧烈瘙痒。除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外,医生可能开具环孢素等免疫调节剂进行系统治疗。
接触洗涤剂、粉尘、动物皮毛等过敏原或物理摩擦均可诱发加重。表现为接触部位红斑渗出,需识别并避免诱因,急性发作期医生可能短期使用卤米松乳膏配合湿敷治疗。
慢性湿疹患者应穿着纯棉衣物,洗澡水温不超过37度,沐浴后立即涂抹保湿剂,避免搔抓诱发感染,长期反复发作需定期皮肤科随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