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盆腔积液可能由盆腔炎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卵巢囊肿破裂、结核性盆腔炎等原因引起。
盆腔炎是盆腔积液常见原因,多与细菌感染有关,表现为下腹痛、发热。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、多西环素、甲硝唑,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用药。
异位内膜组织导致经血逆流,形成巧克力样积液,伴随痛经、性交痛。可服用布洛芬缓解疼痛,或使用孕三烯酮、达那唑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。
生理性或病理性囊肿破裂后液体积聚,突发下腹剧痛为主要症状。需超声检查明确,必要时腹腔镜手术止血并清理积液。
结核杆菌感染引发慢性炎症,积液呈淡黄色,伴有低热、盗汗。需规范抗结核治疗,常用异烟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联合用药。
建议避免久坐、过度劳累,急性期卧床休息,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,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