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儿乳糖不耐受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。乳糖不耐受主要与肠道发育不成熟、继发性感染、先天性乳糖酶缺乏、早产等因素有关。
婴幼儿肠道乳糖酶分泌不足属于生理性现象,随着月龄增长,多数患儿2-4岁可逐渐改善。建议家长暂时改用低乳糖配方奶粉喂养。
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可能导致暂时性乳糖酶缺乏,通常感染控制后2-4周恢复。家长需注意预防脱水,可短期使用无乳糖奶粉。
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需终身避免乳糖摄入,表现为出生后首次哺乳即出现水样泻。可通过氢呼气试验确诊,需使用特殊配方奶粉。
早产儿肠道功能发育滞后,乳糖消化能力较差。多数在矫正月龄6个月后改善,期间建议选择水解蛋白配方奶过渡。
母乳喂养婴儿出现症状时,母亲可尝试减少乳制品摄入,同时补充钙剂。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,若体重增长缓慢需及时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