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可通过发病机制、临床表现、诊断指标及治疗方式区分,主要差异包括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→胰岛素绝对缺乏→青少年高发、胰岛素抵抗为主→中老年肥胖多见→三多一少症状渐进、酮症酸中毒倾向→依赖胰岛素治疗、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口服降糖药有效。
1型糖尿病多在30岁前急性起病,与遗传和自身免疫相关;2型糖尿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,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主要诱因。
1型患者C肽检测显著低下,需终身胰岛素替代;2型患者早期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,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分泌不足。
1型糖尿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,血糖波动大;2型糖尿病以高渗状态多见,常伴随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慢性并发症。
1型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,2型可通过二甲双胍、格列美脲等口服药物控制,晚期胰岛功能衰竭时需补充胰岛素。
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,1型患者需严格预防低血糖,2型患者应重点控制体重并筛查心血管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