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骨髓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、发热寒战、活动受限及脓液形成,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炎症反应、骨质破坏期和慢性迁延期三个阶段。
发病初期出现突发性寒战高热,体温超过38.5℃,患肢局部皮肤发红发热,伴有持续性钝痛,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。
病程进展后疼痛转为搏动性,患处出现明显肿胀,X线显示骨膜反应和骨质溶解,可能伴随病理性骨折风险,此时脓液可穿透骨皮质形成皮下脓肿。
受累肢体因疼痛和结构损伤导致主动与被动活动受限,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假性瘫痪,关节腔受累时可出现反应性关节积液。
出现败血症表现如心率增快、血压下降,严重者发生感染性休克,实验室检查可见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异常升高。
出现持续骨痛伴发热症状应及时进行血培养和影像学检查,治疗期间需保持患肢制动并加强营养支持,遵医嘱完成足疗程抗生素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