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肠杆菌对人体既有益也有害,具体取决于菌株类型和存在部位。人体肠道内部分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助于合成维生素K、维持肠道菌群平衡,但某些致病性菌株可能导致腹泻、尿路感染等疾病。
共生型大肠杆菌能帮助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,促进营养物质吸收,同时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生长。
当免疫力下降或肠道屏障受损时,部分大肠杆菌可能移位至泌尿系统或血液,引发机会性感染。
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(ETEC)、肠出血型大肠杆菌(EHEC)等可通过污染食物水源传播,导致腹痛、血便等消化道症状。
环境样本中大肠杆菌常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,其超标提示可能存在其他病原微生物污染风险。
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摄入未灭菌乳制品或生食,接触动物后及时洗手,出现持续腹泻或发热需就医排查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