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种疫苗后发热通常属于轻度反应,可能由疫苗激活免疫反应、个体敏感差异、接种操作刺激或合并其他感染引起,可通过物理降温、补液观察、药物干预及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。
疫苗成分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时可能引发低热,体温多低于38.5摄氏度。建议多饮水保持体液平衡,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物理降温,无须特殊用药。
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或过敏体质者更易出现发热。家长需保持室内通风,减少衣物包裹,每2小时监测体温,若持续超过24小时需就医排查。
接种部位红肿热痛可能伴随轻度全身反应。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、布洛芬混悬液等解热镇痛药,避免阿司匹林类儿童禁用药物。
发热合并皮疹、呕吐或精神萎靡可能与偶合呼吸道感染有关。需血常规检查鉴别细菌病毒感染,细菌性感染可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。
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,发热期间宜选择米粥、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,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持续3天以上应及时儿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