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滋病患者出现腹泻可能由免疫缺陷继发感染、肠道机会性病原体侵袭、抗病毒药物副作用、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,治疗需针对病因采取抗感染治疗、调整用药方案、补充电解质及营养支持等措施。
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合并隐孢子虫、巨细胞病毒等感染,表现为水样便伴腹痛。确诊后可使用硝唑尼特治疗隐孢子虫,更昔洛韦对抗巨细胞病毒,同时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。
部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洛匹那韦可能引发药物性腹泻。医生可能更换为腹泻发生率较低的度鲁特韦,或联用洛哌丁胺缓解症状,需严格监测病毒载量变化。
持续腹泻易导致脱水及低钾血症,需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,重度脱水者需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,同时监测血压及尿量。
慢性腹泻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,建议采用低脂低渣饮食,分次补充短肽型肠内营养粉,必要时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维持氮平衡。
艾滋病相关性腹泻需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评估免疫状态,避免进食生冷食物,注意餐具消毒。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应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