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囊肿可通过定期观察、穿刺抽液、硬化剂注射、腹腔镜手术等方式治疗。肝囊肿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、寄生虫感染、胆管炎症、创伤性因素等原因引起。
体积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的单纯性肝囊肿无须治疗,建议每6-12个月通过超声监测囊肿变化,日常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。
适用于有明显压迫症状的中等大小囊肿,在超声引导下抽取囊液缓解腹胀或疼痛,但存在较高复发概率,需配合后续治疗。
穿刺后向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等硬化剂,促使囊壁粘连闭合,对直径5-10厘米的囊肿效果显著,可能引起短暂发热或腹痛。
针对巨大囊肿或合并感染出血的复杂病例,通过微创手术切除部分囊壁,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、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。
日常应保持低脂饮食,限制酒精摄入,囊肿较大者避免腹部撞击,若出现持续右上腹痛或发热需及时就医复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