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气罐起水泡可能是皮肤损伤、负压过大、操作不当、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。
皮肤表面存在微小破损或角质层薄弱时,负压易导致表皮分离形成水泡。避免摩擦患处,保持干燥,可外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。
拔罐时负压超过皮肤承受力会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。需调整罐具吸力强度,水泡未破溃时可冷敷缓解肿胀。
留罐时间过长或重复拔罐同一部位易引发组织液渗出。单次拔罐时间建议控制在10分钟内,同一部位间隔48小时再操作。
部分人群对罐具材质或介质油过敏,表现为局部红肿水泡。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口服抗组胺药物,严重时需就医。
出现水泡后避免自行挑破,小水泡可待其自然吸收,大水泡需在消毒后由专业人员处理。过敏体质者拔罐前应告知操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