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肠炎可能引起高烧,常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,体温升高程度与病原体类型及个体免疫状态相关。
细菌性肠炎如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感染时,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高热,通常伴随腹痛和脓血便,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、蒙脱石散、口服补液盐。
肠道黏膜炎症引发全身性免疫应答,促炎因子释放导致体温升高,可伴有乏力头痛,建议物理降温并监测体温变化。
频繁呕吐腹泻导致体液丢失,可能引起脱水热,表现为皮肤干燥和尿量减少,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。
持续高热超过39℃可能提示肠穿孔或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,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和粪便培养检查。
急性肠炎发热期间宜选择米汤、蒸苹果等低渣饮食,避免乳制品及高脂食物,若体温超过38.5℃或持续24小时不退需急诊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