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烧后起红疹可能与病毒感染、药物过敏、细菌感染、川崎病等因素有关,可通过抗病毒治疗、停用致敏药物、抗生素治疗、免疫调节等方式缓解。
幼儿急疹等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,表现为高热3-5天后全身出现玫瑰色斑丘疹。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、阿昔洛韦片、更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,同时配合物理降温。
退热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能引发药疹,多呈对称性分布伴瘙痒。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,使用氯雷他定糖浆、西替利嗪滴剂、地塞米松片抗过敏治疗。
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会导致针尖样充血性皮疹,伴随杨梅舌症状。需进行咽拭子培养确诊,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、头孢克洛颗粒、青霉素V钾片等抗生素。
持续发热5天以上伴草莓舌和四肢末端脱皮,属于血管炎性疾病。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,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、双嘧达莫片抗凝,严重时需使用英夫利昔单抗。
建议家长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选择棉质衣物减少摩擦,若皮疹持续扩散或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急诊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