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保护性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,但概率较低,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性伴侣感染状态、黏膜破损、性行为方式、其他性病共存。
若性伴侣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,通过口腔黏膜接触精液或阴道分泌物存在理论传播风险,建议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使用阻断药物如替诺福韦+恩曲他滨+多替拉韦。
口腔存在溃疡、牙龈出血等黏膜损伤时,病毒侵入风险显著增加,需及时用生理盐水漱口并避免再次暴露,必要时检测病毒载量。
被动方接触感染者体液的风险高于主动方,建议高危接触后14天进行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,28天复检排除窗口期。
梅毒、生殖器疱疹等性病会破坏黏膜屏障,增加HIV感染概率,需同步筛查并治疗合并感染。
发生高危行为后应避免恐慌,及时到传染病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专业风险评估,日常保持口腔健康可降低黏膜暴露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