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鸣可通过针刺听宫、翳风、中渚、太溪等穴位缓解。耳鸣通常由外感风邪、肾精亏虚、肝阳上亢、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。
位于耳屏前凹陷处,主治耳部疾患。针刺可疏通耳部经络,改善局部气血运行,适用于风邪侵袭型耳鸣,伴随耳闷、听力下降。
位于耳垂后乳突前下方凹陷处,可熄风通络。针对肝阳上亢型耳鸣,伴随头晕目眩、面红耳赤,可配合太冲穴平肝潜阳。
手背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,属三焦经穴位。适用于气血瘀滞型耳鸣,表现为耳鸣如蝉、持续不休,常与合谷穴配伍行气活血。
内踝与跟腱间凹陷处,为肾经原穴。针对肾精亏虚型耳鸣,伴随腰膝酸软、记忆力减退,可配伍涌泉穴滋肾填精。
耳鸣患者日常应避免噪音刺激,保证充足睡眠,可配合鸣天鼓按摩法。若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眩晕、头痛等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听神经瘤等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