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耳朵疼可能由外耳道损伤、外耳道炎、中耳炎、耳部带状疱疹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局部清洁、抗生素治疗、镇痛药物、抗病毒治疗等方式缓解。
挖耳不当或异物刺激可能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,表现为局部刺痛或灼热感。避免自行掏耳,可用无菌棉签沾生理盐水轻柔清洁,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、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镇痛药物。
游泳或潮湿环境易引发细菌感染,伴随耳道红肿和黄色分泌物。保持耳道干燥,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、氯霉素滴耳液、盐酸环丙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,严重时可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。
感冒后细菌经咽鼓管逆行感染,可能出现耳闷、听力下降伴阵发性跳痛。需鼻喷糠酸莫米松减轻咽鼓管水肿,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、头孢呋辛酯片,鼓膜充血显著时加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。
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耳周神经,典型表现为耳廓簇状水疱和剧烈刺痛。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片、泛昔洛韦片抗病毒,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,疼痛剧烈时可短期服用加巴喷丁胶囊。
避免耳道进水或频繁掏耳,出现持续疼痛、流脓或听力下降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,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