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夜间睡眠不安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,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、建立规律作息、排查疾病因素及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。
卧室温度过高、光线过亮或噪音干扰会刺激孩子觉醒,建议家长保持室温在20-24摄氏度,使用遮光窗帘并减少夜间声响。
白天小睡过长或就寝时间不固定会打乱生物钟,家长需制定固定睡前程序,限制午睡不超过2小时,逐步培养自主入睡习惯。
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、过敏性鼻炎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夜间盗汗、鼻塞等症状。需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,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3制剂。
分离焦虑或日间过度兴奋会导致夜惊,家长可通过睡前亲子阅读、安抚玩偶等方式建立安全感,避免睡前激烈游戏或训斥。
持续睡眠障碍需就医排除癫痫、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,日常可补充含色氨酸的小米粥、香蕉等食物,避免睡前摄入高糖零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