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屎增多可能由外耳道炎症、耵聍腺分泌旺盛、外耳道狭窄、慢性中耳炎等原因引起。
外耳道皮肤受细菌或真菌感染时会出现炎性渗出,与脱落上皮细胞混合形成耳屎。表现为耳道瘙痒或疼痛,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、氯霉素滴耳液、硼酸酒精滴耳液。
部分人群耵聍腺分泌功能亢进,产生油性耳屎易堆积。日常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,避免频繁掏耳刺激腺体分泌。
先天性外耳道畸形或术后瘢痕导致耳道狭窄,影响耳屎自然排出。需定期由医生使用专业器械清理,必要时行外耳道成形术。
中耳炎反复发作会导致脓性分泌物经穿孔鼓膜进入外耳道,表现为耳屎潮湿有异味。需控制感染后行鼓膜修补术,可选用头孢克洛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、左氧氟沙星等药物。
避免自行用硬物掏耳,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进水,油性耳屎人群可每半年到医院进行专业清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