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泌性中耳炎多数情况下不严重,属于自限性疾病,但可能因积液持续存在导致听力下降或继发感染。
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特征,常见于儿童,多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,表现为耳闷胀感、听力减退。
上呼吸道感染、过敏性鼻炎等可引发咽鼓管肿胀,腺样体肥大可能压迫咽鼓管开口,均为常见诱因。
急性期可观察2-3周,若未自愈可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,口服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,必要时行鼓膜穿刺。
病程超过3个月可能发展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,少数病例会引发鼓室硬化或粘连性中耳炎等器质性病变。
建议保持鼻腔通畅,避免用力擤鼻,儿童患者需定期复查听力,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者应完善鼻咽部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