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毒性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、药物干预、补液支持、休息调整等方式缓解症状。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具有自限性,但需警惕重症表现。
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降低体表温度,重点擦拭颈部、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。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,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。
体温超过38.5℃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或洛索洛芬钠等解热镇痛药。病毒性发热可能与流感病毒、腺病毒感染有关,常伴头痛肌肉酸痛,需避免联用多种退热药。
每小时补充100-200毫升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,预防脱水导致的电解质紊乱。发热时呼吸与皮肤蒸发导致体液丢失量可达日常2倍。
保持每日8-10小时睡眠,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肺负担。卧室温度建议维持在24-26℃之间,湿度控制在50%-60%为宜。
发热期间可适量饮用米汤、鲜榨果汁等流质食物,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。儿童患者家长需每4小时监测一次体温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