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深静脉血栓可通过抗凝治疗、机械预防、溶栓治疗、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。产后深静脉血栓通常由血液高凝状态、静脉血流缓慢、血管内皮损伤、遗传性易栓症等原因引起。
低分子肝素、华法林、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可抑制血栓扩展,需根据凝血功能调整剂量,用药期间需监测出血风险。
梯度压力弹力袜、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,适用于抗凝禁忌或辅助抗凝治疗,需持续使用至血栓稳定。
阿替普酶、尿激酶等溶栓药物适用于急性近端血栓,可能伴随出血风险,需在监护下进行,禁用于产后大出血患者。
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可预防肺栓塞,血栓切除术适用于抗凝失败病例,需评估手术指征与产后恢复情况。
产后需早期下床活动,哺乳期用药需选择不影响母乳喂养的抗凝剂,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应及时就医复查超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