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颈口出血可通过局部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、手术治疗、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。常见原因包括宫颈炎、宫颈息肉、宫颈上皮内瘤变、外伤等。
适用于轻度宫颈炎或感染性出血,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、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、硝酸咪康唑栓等阴道栓剂,抑制病原体并促进黏膜修复。
针对宫颈糜烂或息肉引起的出血,可采用激光、冷冻或微波治疗。物理治疗前需排除恶性病变,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分泌物增多。
宫颈锥切术适用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,利普刀手术适用于较大息肉。术后需定期复查HPV和TCT,监测创面愈合情况。
合并细菌感染需用甲硝唑,支原体感染需用阿奇霉素。绝经后出血需评估雌激素水平,必要时补充雌二醇。
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及盆浴,保持会阴清洁。出血持续超过两周或伴异味、腹痛时需及时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