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痛流脓可能由外耳道炎、中耳炎、鼓膜穿孔、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疾病引起,症状按早期表现到终末期排列为局部红肿、脓性分泌物、听力下降、颅内并发症。
挖耳或游泳导致细菌感染,表现为耳道灼痛和黄色分泌物。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、氯霉素滴耳液、硼酸酒精溶液,同时保持耳道干燥。
感冒引发咽鼓管功能障碍,伴随耳闷和发热。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、头孢克洛、桉柠蒎肠溶软胶囊,配合鼻腔减充血剂。
外伤或感染导致穿孔,出现突发耳痛和血性脓液。急性期用抗生素预防感染,较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。
中耳上皮异常增生侵蚀骨质,产生恶臭脓液和耳鸣。确诊后须手术清除病灶,防止面瘫或脑脓肿等并发症。
避免自行掏耳或进水,出现持续流脓伴头痛呕吐需立即就诊,急性期可冷敷缓解疼痛,饮食宜清淡少辛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