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产期心肌病主要发生于妊娠末期至产后5个月内,典型病史包括妊娠期高血压、多胎妊娠、高龄产妇及既往心肌炎病史。
妊娠期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,可能导致心肌代偿性肥厚,临床表现为活动后气促、下肢水肿,需监测血压并限制钠盐摄入。
双胎或三胎妊娠时血容量显著增加,心脏输出量超负荷易诱发心肌损伤,常见症状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,建议妊娠期定期超声心动图检查。
35岁以上孕妇心血管代偿能力下降,心肌收缩储备不足,可能伴随心律失常,需避免剧烈运动并加强产前心功能评估。
既往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炎可能进展为围产期心肌病,典型表现为端坐呼吸和肺底湿啰音,需进行BNP检测及抗心力衰竭治疗。
建议患者保持低盐饮食并定期复查心脏超声,避免再次妊娠加重心脏负担,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