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肠息肉与腺瘤性结肠息肉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理性质,前者为良性增生性病变,后者属于癌前病变。结肠息肉包括炎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等非肿瘤性类型;腺瘤性息肉则分为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,具有恶变风险。
普通结肠息肉多为黏膜慢性炎症或增生所致,细胞形态正常;腺瘤性息肉存在细胞异型性,病理学可见腺体结构异常。
非腺瘤性息肉基本无恶变可能;腺瘤性息肉随体积增大癌变概率上升,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超过管状腺瘤。
普通息肉表面光滑、色泽均匀;腺瘤性息肉常呈分叶状或菜花样,表面血管纹理紊乱,部分伴糜烂或出血。
小型非腺瘤性息肉可定期观察;所有腺瘤性息肉均需内镜下切除,直径超过10毫米者需追加病理检查明确边缘。
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接受肠镜筛查,发现息肉后遵医嘱进行病理分型评估,腺瘤性息肉切除后需按风险分级制定随访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