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发烧39度需要治疗。39度属于高热,可能由感染、免疫反应、中暑、川崎病等原因引起,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退热措施。
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小儿高热的常见原因,伴随咳嗽、咽痛等症状。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、对乙酰氨基酚滴剂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,同时配合物理降温。
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短暂高热,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。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,若持续不退或出现皮疹需就医,可临时使用退热栓剂辅助降温。
高温环境下易导致体温调节失衡,表现为皮肤灼热、意识模糊。应立即移至阴凉处,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,严重时需静脉补液治疗。
该病会引起持续5天以上高热,伴随草莓舌和淋巴结肿大。需住院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,延迟处理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病变。
家长发现孩子高热时应避免捂热,保持室内通风,少量多次补充水分,体温超过38.5度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