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奶过敏引起腹胀可通过回避过敏原、使用抗组胺药物、补充益生菌、替代乳制品等方式治疗。牛奶过敏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、乳糖不耐受、肠道菌群失衡、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。
立即停止摄入牛奶及含乳制品,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作为替代,避免接触含乳清蛋白、酪蛋白的加工食品。
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地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可缓解过敏反应,减轻腹胀症状。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避免自行调整剂量。
双歧杆菌、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,改善消化功能,减少因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腹胀症状。
可选择豆浆、杏仁奶、椰奶等植物蛋白饮品替代牛奶,同时通过其他食物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,如深绿色蔬菜、鱼类、豆制品等。
日常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避免误食含乳成分,腹胀持续加重或出现呕吐、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和特异性免疫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