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针灸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灼伤、神经损伤、晕针反应、感染等不良反应,规范操作可降低风险。
电流强度过高或电极片接触不良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发红、水疱,操作前需检查设备参数,出现灼伤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冷敷。
针刺过深或电流刺激过强可能损伤周围神经,表现为麻木或肌肉无力,需由医师评估神经电生理情况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、维生素B1等。
患者紧张或空腹状态下易出现头晕、冷汗等迷走神经反射症状,治疗前应充分沟通并备好糖水,平卧后多可自行缓解。
皮肤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细菌感染,表现为针眼红肿化脓,需使用碘伏消毒并外涂莫匹罗星软膏,严重时口服头孢克洛抗感染。
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电针灸治疗,治疗前后避免剧烈运动,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监测血糖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