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9次播放 时长01:22
72491次播放 时长02:20
56484次播放 时长02:34
60597次播放 时长02:50
63487次播放 时长02:50
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
67312阅读
A:
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多数在1-2岁内自行吸收,若2岁后未消退或出现症状建议手术治疗。鞘膜积液的处理时机主要与积液量、症状表现、是否合并腹股沟疝以及生长发育影响等因素有关。 少量无症状积液可观察至2岁,大量积液导致阴囊明显肿胀或影响活动时需提前干预。 出现疼痛、反复感染或排尿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,无须等待年龄限制。 合并腹股沟疝的鞘膜积液建议尽早手术,避免发生嵌顿等并发症。 长期积液可能对睾丸发育产生压迫,超声显示睾丸血供异常时需及时治疗。 家长需定期观察孩子阴囊大小变化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外伤,2岁后未消退的鞘膜积液建议到小儿外科就诊评估。1、积液量:
2、症状表现:
3、合并疝气:
4、发育影响:
A:
小儿睾丸鞘膜积液主要表现为阴囊无痛性肿胀、透光试验阳性、局部皮肤温度正常、偶有坠胀感,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单侧肿胀、进展期体积增大、严重时影响排尿或行走。 单侧阴囊呈梨形或球形膨大,触诊有囊性感,平卧时肿胀可能减轻,患儿通常无疼痛反应。 积液量增加导致阴囊明显增大,皮肤紧绷发亮但无红肿,可能伴随轻度牵拉感,站立活动后肿胀加重。 巨大鞘膜积液可压迫精索血管,出现阴囊沉重感,少数患儿因肿胀过度出现排尿困难或步态异常。 建议家长定期观察阴囊大小变化,避免剧烈运动,2岁前部分患儿可自行吸收,持续增大或伴随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。1、早期表现
2、进展期特征
3、终末期症状
A:
鞘膜积液多数情况下无须立即手术,治疗方案主要有观察等待、药物治疗、穿刺抽液、手术治疗。 婴幼儿原发性鞘膜积液多可自行吸收,建议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液量变化,期间避免剧烈运动。 继发感染引起的鞘膜积液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、左氧氟沙星、阿莫西林等抗生素,通常伴随阴囊红肿热痛症状。 适用于张力性鞘膜积液导致明显坠胀感时,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,但复发概率较高,可能与淋巴回流障碍有关。 持续超过2年或体积超过睾丸大小的积液建议行鞘膜翻转术,交通性鞘膜积液需高位结扎鞘状突,术后需预防阴囊水肿。 日常应避免久坐及阴囊外伤,2岁以下患儿建议每3个月复查,成年患者出现急性疼痛需排除睾丸扭转等急症。1、观察等待
2、药物治疗
3、穿刺抽液
4、手术治疗
Q: 女孩鞘膜积液症状
A:
女孩鞘膜积液症状包括阴囊或腹股沟区无痛性肿胀、坠胀感、活动后加重,严重时可伴随排尿困难或腹痛。 阴囊或腹股沟区出现柔软、无痛性包块,平卧时可能缩小或消失,站立或活动后复现,多由鞘状突未闭合导致。 包块持续增大,可能伴随局部坠胀感或钝痛,剧烈运动后症状加重,需警惕继发感染或鞘膜内出血。 巨大鞘膜积液可压迫输尿管或肠道,引发排尿困难、腹痛,少数病例可能合并睾丸缺血或肠管嵌顿等急症。 建议家长发现孩子腹股沟异常肿胀时及时就医,避免剧烈运动,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,婴幼儿部分病例可自愈。1、早期表现
2、进展期症状
3、终末期表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