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5627次播放 时长02:29
93263次播放 时长03:12
66544次播放 时长01:43
56244次播放 时长02:10
58766次播放 时长02:14
65334次播放 时长02:03
54864次播放 时长01:56
58878次播放 时长01:58
高建军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生殖健康科
27363阅读
Q: 附睾炎如何预防
A:
附睾炎可通过保持卫生、避免久坐、控制感染、定期检查等方式预防。附睾炎通常由细菌感染、尿液反流、性传播疾病、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。 每日清洁会阴部,避免细菌滋生。选择透气棉质内裤,减少局部潮湿。排尿后及时擦拭,防止尿液残留刺激。 久坐导致盆腔充血,增加附睾感染风险。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,可进行深蹲或散步。长途驾驶需使用透气坐垫。 及时治疗尿路感染和前列腺炎。性行为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疾病。出现尿道分泌物需立即就医。 每年进行泌尿系统体检。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。存在泌尿畸形者应遵医嘱复查。 日常注意补充水分,避免辛辣刺激饮食。出现阴囊坠胀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就诊,急性附睾炎延误治疗可能转为慢性。1、保持卫生
2、避免久坐
3、控制感染
4、定期检查
Q: 附睾炎有哪些感染途径
A:
附睾炎感染途径主要有尿路逆行感染、性传播感染、血行感染、局部炎症扩散等。 细菌经尿道逆行至附睾,常见于尿路感染未及时治疗者,需使用左氧氟沙星、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。 淋球菌或衣原体通过性接触传播至附睾,表现为尿道分泌物伴阴囊肿胀,建议伴侣同治并使用多西环素、阿奇霉素等药物。 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病原体经血液播散至附睾,多见于结核、腮腺炎等全身性疾病,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。 前列腺炎、精囊炎等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至附睾,可能伴随发热和排尿困难,需联合使用抗生素与抗炎药物。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抬高阴囊,避免辛辣刺激饮食,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高热需立即就医。1、尿路逆行感染
2、性传播感染
3、血行感染
4、局部炎症扩散
Q: 预防附睾炎的方法有哪些
A:
预防附睾炎的方法有保持会阴清洁、避免憋尿、控制性行为频率、及时治疗泌尿感染。 每日清洗会阴部,避免细菌滋生,选择透气棉质内裤,减少局部潮湿环境。 及时排空膀胱可降低尿液反流风险,减少细菌逆行感染附睾的概率。 适度性行为有助于减少生殖系统充血,避免过度刺激导致局部免疫力下降。 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,泌尿系统感染可能继发附睾炎,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、头孢曲松等药物。 日常注意多饮水促进代谢,避免久坐压迫阴囊,出现阴囊坠胀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就诊。1、保持会阴清洁
2、避免憋尿
3、控制性行为频率
4、治疗泌尿感染
Q: 急性附睾炎的治疗
A:
急性附睾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、止痛消炎、阴囊托高、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。急性附睾炎通常由细菌感染、尿路逆行感染、性传播疾病、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。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附睾炎需使用抗生素,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、头孢曲松、多西环素,需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。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、塞来昔布可缓解疼痛和肿胀,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曲马多等镇痛药,同时配合局部冰敷减轻炎症反应。 使用阴囊托带减轻下垂牵拉痛,卧床休息时垫高阴囊促进淋巴回流,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加重充血。 形成脓肿或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切开引流,合并睾丸缺血坏死需行附睾切除术,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。 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及辛辣刺激饮食,穿宽松棉质内裤保持会阴清洁干燥,症状加重或发热持续须及时复诊。1、抗生素治疗
2、止痛消炎
3、阴囊托高
4、手术引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