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0934次播放 时长01:42
57504次播放 时长02:20
52994次播放 时长02:20
61372次播放 时长02:03
59949次播放 时长02:31
54003次播放 时长02:44
58665次播放 时长02:43
66226次播放 时长02:36
李艳梅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儿科
52043阅读
Q: 新生儿脐炎的症状
A:
新生儿脐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脐周红肿、渗液或脓性分泌物、局部皮肤温度升高、哭闹拒碰脐部等表现。 脐带残端周围皮肤出现发红肿胀,可能伴随血管扩张。家长需每日用医用酒精或碘伏消毒脐部,保持干燥。 脐窝处可见黄色脓液或血性分泌物,伴有异味。建议家长立即就医,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。 感染部位触诊有灼热感,可能伴随低热。家长需监测体温,避免包裹过厚,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退热。 触碰脐部时婴儿剧烈哭闹,提示局部疼痛。护理时动作需轻柔,严重者需就医排除脓肿形成,可能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。 日常护理需保持脐部清洁干燥,避免尿布摩擦,发现异常渗液或发热应及时儿科就诊。1、脐周红肿
2、渗液或脓液
3、皮肤温度升高
4、哭闹拒碰
Q: 新生儿脐炎的症状
A:
新生儿脐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脐周红肿、渗液、异味、发热等,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局部感染、进展期化脓性炎症、严重时全身性感染。 脐带残端或脐窝出现轻微红肿,可能伴随少量清亮或淡黄色渗液,患儿通常无发热等全身症状。 脐周皮肤明显红肿热痛,渗液转为脓性并伴有臭味,可能出现低热、食欲减退等全身反应。 脐部脓肿形成,红肿范围扩大至腹壁,伴随高热、嗜睡、拒奶等全身中毒症状,可能引发败血症。 家长发现脐部异常应及时就医,保持脐部清洁干燥,避免使用不明成分的消毒剂,遵医嘱进行局部或全身抗感染治疗。1、早期表现
2、进展期症状
3、严重感染
Q: 新生儿脐炎的预防
A:
新生儿脐炎可通过保持脐部干燥、规范消毒护理、避免摩擦刺激、及时就医处理等方式预防。脐部感染多与消毒不当、尿布污染、脐带残端处理不规范、细菌入侵等因素有关。 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75%酒精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脐窝,消毒后暴露残端促进干燥,避免使用爽身粉或覆盖敷料。 脐带脱落前每日消毒2次,操作前清洁双手,使用医用碘伏或酒精,注意清除分泌物但勿强行剥离痂皮。 选择宽松衣物,纸尿裤前端反折避免摩擦脐部,沐浴时用防水贴保护,禁止盆浴直至脐痂完全脱落。 出现渗液、红肿、异味等感染征象时,需就医使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,严重者需静脉用药。 家长需每日检查脐部情况,哺乳期母亲保持饮食辛辣刺激,发现异常及时至儿科或新生儿科就诊。1、保持干燥
2、规范消毒
3、减少摩擦
4、观察处理
Q: 新生儿脐炎怎么处理
A:
新生儿脐炎可通过局部消毒、保持干燥、外用抗生素药膏、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。新生儿脐炎通常由细菌感染、脐带护理不当、免疫系统不完善、脐带脱落延迟等原因引起。 使用医用酒精或碘伏对脐部进行消毒,每日重复进行2-3次,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。家长需注意消毒时动作轻柔,避免损伤周围皮肤。 保持脐部清洁干燥,避免尿液或粪便污染,洗澡时用防水贴保护脐部。家长需及时更换尿布,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细菌。 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、红霉素软膏等外用抗生素,抑制细菌生长。家长需观察用药后反应,出现红肿加重需及时就医。 如出现发热、脓性分泌物、周围皮肤红肿等严重症状,需及时就医,可能需口服抗生素或静脉输液治疗。新生儿免疫系统脆弱,家长不可自行用药。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注意观察脐部变化,避免摩擦或挤压脐部,选择宽松衣物,发现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。1、局部消毒
2、保持干燥
3、外用抗生素
4、就医治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