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970次播放 时长01:47
64423次播放 时长02:33
58233次播放 时长02:44
59645次播放 时长02:28
62172次播放 时长02:34
63147次播放 时长01:47
53631次播放 时长02:45
62602次播放 时长03:07
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小儿内科
26181阅读
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小儿内科
26527阅读
刘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小儿内科
27360阅读
Q: 小儿麻痹症是什么病
A:
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,表现为发热、肢体疼痛、弛缓性瘫痪等症状,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。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,具有高度传染性,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后可选择性破坏运动神经元。 典型病程分为前驱期、瘫痪前期、瘫痪期和恢复期,部分患者遗留肌肉萎缩、肢体畸形等后遗症。 接种脊灰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,我国现行免疫程序包括2月龄开始的口服减毒活疫苗和注射灭活疫苗。 急性期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,恢复期需康复训练,严重畸形者可能需矫形手术。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按时完成疫苗接种程序,出现发热伴肢体无力症状应及时就医。1、病毒特性
2、临床表现
3、预防措施
4、治疗原则
Q: 小儿麻痹症能治好
A:
小儿麻痹症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,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后遗症。治疗方式主要有对症支持治疗、康复训练、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。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,避免肌肉疲劳,出现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,肌肉疼痛时可使用镇痛药物。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,包括肌肉按摩、被动运动、主动运动等,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。 可遵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、维生素B1、维生素B12等,促进神经功能恢复。 对于严重畸形患者,可考虑跟腱延长术、肌腱转移术等矫正手术,改善肢体功能。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复查,坚持康复训练,注意营养均衡,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,有助于促进恢复。1、对症治疗
2、康复训练
3、药物治疗
4、手术治疗
A:
小儿麻痹症不会遗传给下一代。该疾病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,属于传染病范畴,与遗传基因无关。 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病毒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,家长需注意婴幼儿饮食卫生。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核心预防手段,我国现行免疫规划包含2月龄至4周岁的4剂次接种程序。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,出现发热或肢体无力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。1、传播途径
2、预防措施
Q: 小儿麻痹症初期是什么症状
A:
小儿麻痹症初期症状主要有发热、头痛、咽痛、乏力、恶心呕吐等。症状按发展顺序可分为早期表现、进展期和终末期。 患儿可能出现38-39℃的中低热,持续1-3天,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,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。 表现为持续性钝痛,多位于前额或枕部,家长应注意保持患儿安静休息,避免强光刺激。 吞咽时疼痛明显,可能伴有咽部充血,家长需准备温凉流质饮食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 患儿易疲劳、精神萎靡,活动减少,家长应保证充足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。 若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,确诊后需严格隔离治疗,同时注意补充营养,保持环境清洁卫生。1、发热
2、头痛
3、咽痛
4、乏力